2018年度重點研發計劃主動設計申報指南
工業領域
一、人工智能技術
(一)人工智能新技術與基礎平臺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突破深度學習、類腦學習、混合智能、跨媒體學習、個性化分析、知識圖譜、包容性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服務我省工業生產、醫療健康、文化教育等相關AI應用產業。實施目標:開發出面向行業應用的人工智能開源平臺,平臺支持至少50個人工智能算法,支撐PB級數據、千萬用戶計算,實施10個以上大型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跨界大數據智能分析與跨界服務平臺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語義融合、數據收集整合、數據管理、深入挖掘等支撐健康、金融、制造、環境與過程分析、行為監控、風險評估等跨界大數據智能分析方法。研究跨越價值鏈的數據管理跨界服務設計、評價方法。研制跨界大數據收集管理與分析支撐平臺、數據驅動的跨界服務平臺,制定相關的跨界數據融合和跨界服務標準,并在產業及相關產業大數據與服務平臺中開展示范應用。實施目標:突破跨界大數據融合、收集管理、挖掘分析、服務設計等相關的關鍵技術,研制跨界大數據收集管理、分析支撐平臺與數據驅動的跨界服務平臺,提出1-2項相關技術標準,融合不少于5個領域的跨界大數據,在5個以上大型單位開展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腦機融合神經芯片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制具有類腦信息處理行為的低功耗腦機融合神經芯片。構建以神經芯片為數據處理核心,支持信號采集、編碼、理解與反饋的腦機融合應用系統。研究腦機融合系統的安全模型,實現腦機融合系統的信息安全與防護。重點研究器件的接入與響應,以及類腦芯片人機結合的相關材料、工藝、器件。實施目標: 為“類腦芯片”的開發奠定堅實的材料和器件基礎;突破侵入式腦機接口的信號編解碼、神經芯片的關鍵技術,解決類腦芯片的低功耗技術,實現生物大腦與計算機系統之間高效的信息通訊、處理、分析、及生成,在腦機交互與控制、神經診療與康復、功能增強等方面開展典型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工業互聯網與安全
(一)工業互聯網基礎核心部件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工業互聯網基礎部件集成傳感器技術與相關集成電路芯片設計方法,開展制備技術、工藝設計與產品可靠性研究。實施目標:開發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傳感器、網絡集成驅動芯片及專用處理器等基礎件與核心件,并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云計算安全及服務系統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可定義、可重構、可演進的云服務安全防護體系架構,研究具有內生安全特征,基于動態異構冗余機制的應用服務系統,研究SDN分布式控制安全性,研究行業云數據中心的安全態勢感知與風險實時檢測,有效促進各行業云計算安全服務水平。實施目標:建立新型云服務安全架構體系,并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高性能工業實時以太網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發網絡信息調度機制、高效信息傳輸協議、拓撲結構優化、提高時間同步精度和工業以太網的通信實時性。研發合理的冗余設計、點對點和端到端的可靠傳輸系統和設備,提高工業以太網的通信可靠性。研發通信通道安全性和協議安全,提高工業以太網的安全性?;诠I互聯網的協同設計研發展、協同制造、協同質控和協同服務。實施目標:實現要求端到端數據傳輸可靠性99.99%以上、網絡具備多層動態密鑰安全機制,并在機械、紡織、汽車、陶瓷等行業實施3項以上典型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物聯環境下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物聯環境下的安全威脅感知分析與防御技術。研究支持混合云計算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網絡安全平臺的多塊業務板虛擬化技術。研究數據中心交換架構體系,針對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高吞吐的交換機核心技術開展技術研究,研制大容量交換設備。研制基于基礎安全數據和安全日志的海量日志監控平臺,實現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中的攻擊進行實時的態勢監控,對全局的攻擊日志進行監控和分析,解決傳統攻擊日志和攻擊分析設備無法對攻擊者進行持續最終的問題。實施目標:建立一套混合云計算的網絡安全架構體系,并研制出相應硬件設備,實現多臺硬件安全設備虛擬化及多臺獨立的邏輯安全,實現業務引擎和接口引擎的彈性擴容,并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
(一)柔性傳感材料與傳感器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開展柔性/可拉伸器件和導電材料的制備技術研究,設計和研發柔性/可拉伸器件、導線、電極。設計和研發適于可穿戴設備使用的新型柔性/可拉伸傳感器件。研究適合于柔性傳感器應用于醫療和健康監測的算法,實現可穿戴復雜環境下的精準健康數據獲取和分析。實施目標:研發出4-5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柔性、可拉伸傳感材料和傳感器,獲得具有完整功能的柔性電路,以及相應的生理數據分析算法,達到具備實際應用的水平;探索柔性/可拉伸電極與傳感器在可穿戴技術或者健康監測等領域的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柔性混合集成電路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柔性和剛性器件混合集成、柔性互聯、柔性混合封裝工藝,研究超薄硅集成電路及傳感器的加工工藝。研究柔性混合集成電路性能測試技術,開發柔性混合集成電路在疲勞載荷下的性能穩定性、可靠性的測試工具。研究柔性混合集成電路的失效機制及相應的結構優化方案。實施目標:開發出1-2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兼具高電學性能、可變形且高可靠性的具備實際功能的柔性混合集成電路,有條件的實現產業化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柔性顯示器件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柔性顯示的薄膜封裝技術,揭示材料特性和器件性能之間動態響應的影響規律,突破功能層薄膜本身在卷曲、折疊等力學作用下的穩定性關鍵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印刷型高性能小分子和高分子有機發光材料(OLED)、高效率熱活化延遲熒光(TADF)材料和可拉伸柔性液晶顯示材料,有條件的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柔性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與器件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高性能非富勒烯類受體材料,高效界面調控材料,柔性薄膜的微觀形態調控技術,基于40 μm以下厚度柔性超薄晶硅的非摻雜異質結技術,構建新型高效材料體系。實施目標:開發出有機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超薄晶硅太陽能電池等材料及柔性器件,有條件的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柔性照明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開展柔性耐高溫透明聚合物基板、柔性金屬基薄膜透明電極、高效柔性發光材料、可穿戴柔性液晶顯示材料和印刷電子輔助材料等相關材料制備研究,闡明光學特性、電荷輸運和耐久性調控規律,研究對上述材料老化特性的實驗室加速測試與評估的相關方法,突破高耐久性多功能柔性封裝關鍵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出柔性照明器件用發光材料、基板、薄膜及封裝等材料,有條件的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六)柔性儲能器件關鍵技術應用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針對柔性儲能的高性能正負極活性材料新體系,以及電解質和集流體等匹配性材料,重點探索基于石墨烯等二維納米材料的新型儲能材料的可控制備、儲能機制及其在柔性儲能器件中的應用技術。發展創新的柔性電極結構設計方案與材料集成技術,研發柔性儲能器件全流程制作工藝,評測柔性儲能器件在反復受力與形變時的充放電性能、電極中各組成部分的界面結構和正負極材料微觀結構的演化規律,研究器件的失效機制及相應的材料與器件結構優化方案。研究基于成熟鋰離子電極的柔性薄膜電池技術,重點探索柔性電解質、柔性隔膜、柔性電極以及柔性電池封裝工藝,柔性電池整體實現反復彎折萬次以上不發生明顯變形和失效的目標。實施目標:研發柔性儲能器件專用材料,研制出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耐受形變和長壽命的柔性儲能器件樣機,有條件的實現在柔性電子產品中的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智能網聯汽車及輔助駕駛技術
(一)先進駕駛輔助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復雜交通環境條件下基于雷達和機器視覺融合的環境感知與理解技術,研究可實現控制干預的車道自動保持、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擁堵輔助、換道輔助等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核心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出低成本小型化的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視覺模塊等環境感知關鍵產品,結合ADAS系統控制軟件開發,滿足部分自動駕駛與有條件自動駕駛等級的需求,完成在整車上的匹配和標定。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車輛網聯與數據平臺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車載智能信息服務、人機交互、V2X等核心技術,研究多通信模式的車輛網聯大數據、云處理平臺技術,研究基于智能網聯的整車及電池等關鍵參數監測技術。實施目標:開發V2X通信模塊、車載智能終端等產品,構建網聯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并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控制執行系統與電子電氣架構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系統總成的關鍵技術,研究智能網聯條件下的單車與多車協同控制技術,研究新一代新能源汽車的高帶寬、高實時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電子電氣架構。實施目標:實現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總成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在部分自動駕駛和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化整車產品上實現單車決策控制、多車多目標協同決策與控制等技術的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智能節能動力總成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智能混合動力總成及其控制技術,研究智能網聯條件下的能量管理與控制優化技術。實施目標:在基于智能網聯與混合動力技術融合的整車上實現應用,達成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智能電池管理系統(BMS)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智能化的電池電量管理、熱管理、安全與防護等機電熱一體化集成技術,重點研究基于多信息融合的SOC、SOH等參數高精度預測技術、低損耗主動式電池組能量均衡技術,電池放電狀態采集芯片技術以及電池熱失控預警等BMS安全可靠性技術。實施目標:開發2-3款智能BMS產品,在能量均衡、環境適應性、安全性、壽命等性能指標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BMS與整車能量管理系統信息一體化、與基礎充電設施系統的信息協同監控,并實現批量裝車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
(一)面向移動或一體機模式的VR/AR顯示設備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解決虛擬/增強現實眼鏡暈眩問題相關技術,增強現實眼鏡擴大視場角的方法。研究虛擬現實眼鏡硬件系統集成的最佳散熱方法,以及虛擬/增強現實眼鏡的外殼材料ABS摻雜后的散熱增強效果模型。開發基于藍牙通信或其他無線通信的人機交互控制系統。實施目標:開發出快速響應、高刷新率的可移動VR眼鏡、VR一體機眼鏡產品和設備,開發出大視場角AR眼鏡產品和設備,開發出具有多景深、緩解或解決暈眩問題中的視覺輻輳調節沖突的VR/AR眼鏡產品和設備,并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多維度感知交互的虛擬現實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多源融合的三維立體場景高效構建技術,以及虛擬場景中視覺、聽覺、觸覺、語言、方位等多維度的高效感知與協同交互技術。針對不同物理位置的多個虛擬環境間遠程交互與深度互動問題,研究分布式虛擬現實交互系統整合、構建與應用。實施目標:實現三維度以上感知交互技術在虛擬現實中的應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感知交互算法、中間件和硬件裝置,項目技術實現產品化,并實現5個以上典型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基于實體模型平面數據的全景制作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發內容:研究基于多視圖的建模方法、數據驅動的三維建模、物理的自動化建模等方法。研究基于實體模型自動適應性重用和模型基礎庫的快速建模方法。研發實體模型平面數據的全景制作核心軟件工具。實施目標:在快速建模領域的關鍵技術上得到突破,形成快速建模的系統裝置或軟件產品,并在數字娛樂、工業仿真設計等領域得到5個以上的典型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基于VR/AR的室內移動裝置自主定位導航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基于VR/AR技術的高精度定位、快速地圖構建以及自主導航技術。研究多傳感器圖像拼接技術和虛實圖像融合技術。研究構建地圖的誤差分析與補償技術,提高地圖構建的速度、準確性與可靠性,保證室內移動裝置的定位和導航精度。實施目標:開發基于VR/AR的SLAM技術,實現室內移動裝置高精度自主定位和導航。實現5個以上的典型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六、高性能功能材料
(一)高性能有機高分子材料開發及產業化。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新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設計、規?;苽浼捌鋺眉夹g。研究芳香族耐熱尼龍的成型加工特性、改性及應用技術。研究丁基橡膠的原位接枝改性、層狀材料表面修飾及其在橡膠中應用技術。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形態設計調控、易析出(揮發)小分子物等控制、功能化改性及應用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出新型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耐高溫蠕變尼龍復合材料及耐腐蝕功能性橡膠材料,并實現產業化應用。開發出符合醫用或衛生要求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通過相關認證并實現產業化。申報主體:企業或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多功能纖維及工程用纖維開發及產業化。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功能纖維多重結構、形態設計與功能調控技術,突破連續聚合、高效仿絲、功能復合等關鍵技術,實現多功能纖維及工程用纖維制備與應用示范。實施目標: 研發出高性能玻璃纖維、高強高模量的聚苯硫醚、聚酰亞胺、對位芳綸等纖維及其應用技術和制品,建立產品示范線。申報主體:企業或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GaN、AlN和SiC單晶襯底材料制備關鍵技術,突破應力控制、低缺陷控制等關鍵技術,開展第三代半導體同質外延技術研究及其在光電子和功率電子器件上的應用,開發新型有機源、發光與封裝材料等核心配套材料。研究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功率器件在大功率LED驅動電源中的應用技術,滿足LED驅動電源高效率、輕量化和小型化的發展要求。實施目標:開發出6英寸GaN、6英寸SiC、1~2英寸AlN襯底材料,研制出新型高純有機源、高效發光材料、耐濕抗紫外封裝膠等核心配套材料,開發出新型半導體照明核心器件與模組,開發出融合光照、位置、姿態等多傳感技術的自適應調控智能照明系統及產品,并實現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新一代通信用復合材料及器件開發及產業化。主要研究內容:研究介電/鐵氧體材料配方設計及復合技術,研究材料成型、燒結、多線切割、精密加工等關鍵工藝技術,研究介電陶瓷/鐵氧體微結構控制及性能調制技術。研究電子用陶瓷陶瓷穩定漿料制備工藝、漿料流變行為及高質量膜片成型、無翹曲燒結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出高性能介電/鐵氧體復合材料及微波環形器,開發出彎曲強度高、斷裂韌性好的電子用陶瓷材料,并建立產品示范線。申報主體:企業或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高能量密度電池材料研發。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金屬空氣電池活潑金屬陽極材料、堿性或中性介質電解液配方、新型陰極還原催化劑及其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研究氫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生產工藝、膜電極生產工藝、氫燃料電池電堆組裝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究目標:優化陰極空氣擴散電極的結構與制備工藝,開發出高性能錳氧化物氧還原催化劑,研制出1000Wh金屬空氣電池樣品,能量密度達400 Wh/kg以上。開發出高性能高能量密度氫燃料電池電堆,體積比功率密度>3.1kW/L。有條件的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七、智能成套裝備及機器人
主要研究內容:開展裝備制造創新設計、模擬仿真、自檢測自學習、自律執行和遠程運維等技術研究,突破成套裝備制造的智能化系統集成、高可靠性等核心關鍵技術。開展機器人結構―控制一體化設計,變負荷、變慣量、變工況的自適應技術,抗惡劣環境等技術研究,突破工業機器人在交通物流、惡劣環境或精密加工等應用關鍵技術,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實施目標:研制重(特)大機電成套(臺)裝備、智能紡織印染印刷裝備等優勢行業特種裝備和高性能電梯等。開發交通樞紐物流智能機器人,精密焊接、鑄造鍛壓、涂裝拋磨等特種機器人自動化智能系統,實現產業化應用。申報主體:企業或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申報。
八、汽車關鍵零部件
主要研究內容:開展汽車零部件高性能復合材料、先進加工工藝、可靠性安全性等技術研究,建立汽車關鍵零部件結構優化分析和性能與可靠性試驗方法,突破汽車關鍵零部件開發、檢測、評價核心關鍵技術,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實施目標:研制出先進可靠適用的輕量化、模塊化、譜系化汽車關鍵零部件產品及成套智能裝備,并實現產業化應用,提升汽車行業的輕量化、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水平。研制的產品與整車配套,能替代進口實現國產化,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申報主體:企業或企業牽頭產學研聯合申報。
九、先進制造技術
(一)增材制造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新型金屬增材制造及增材、減材復合加工制造技術,研發相關的新型裝備。研究微納級別的增材打印技術,研發相關的新型設備。實施目標:開發出高精度、快速成型的金屬材料三維打印整機并實現應用,研制出具有增材、減材復合加工功能的先進制造裝備樣機,有條件的實現示范應用。開發出特征尺寸達到微米級別、精度達到納米級別的三維打印整機。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新型激光發生器研發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激光器半導體陣列發光點微光學整形、組束設計、構建色散外腔反饋等技術,突破激光發生器高功率、高光束質量、可靠性等技術瓶頸。實施目標:開發出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半導體泵浦固體激光器和光纖激光器,并實現示范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精密加工檢測一體化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金屬、陶瓷、單晶硅、藍寶石等硬脆材料的精密加工機理,研究基于機器視角、非接觸測量的100%在線監測技術,研究加工和測量誤差源對非球面形貌創成的影響機理和多誤差實時補償策略,突破曲面加工表面的在線測量方法與反饋等核心關鍵技術。實施目標:研制出適用于航空航天、智能手機、LED和光學系統等精密器件制造的先進專用加工檢測裝備,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并實現示范應用,有條件的實現產業化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農業領域
一、生態農業創新
(一)藥肥減施增效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針對當前浙江省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空間大,種植、養殖藥肥成本高和產地環境污染等問題,研究培肥增效與產地環境修復、農藥減量技術,構建廢棄物利用、產地環境修復聯合調控技術和示范體系,形成基于循環模式的減藥減肥增效新型技術體系并進行示范應用。實施目標:以種養廢棄物近零排放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為目的,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技術體系,制備農業資源化利用產品,實現廢棄物零排放和化肥農藥減量。提供循環模式的減藥減肥新型技術,建設示范點并推廣應用。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果樹新型栽培模式和精準栽培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研發提質、清潔、安全生產的果樹新型栽培模式;研究果樹土壤環境適應性機制,養分、水分需求規律;研究果樹肥水精準控制技術參數。實施目標:提出新型栽培模式,探明果樹對土壤的適應性機制和水分、養分需求規律,提出肥水精準控制技術方案和操作規程。通過技術集成,形成新型栽培模式和精準栽培技術,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廣應用。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林木生態高效種植技術研究與示范。主要研究內容:研發油茶、薄殼山核桃、山核桃、香榧等浙江特色經濟林樹種控根容器大苗生產、品種配置、水肥調控、果枝形成調控技術,并開展集成應用綜合豐產技術示范;研發松、杉等速生用材樹種立地與密度調控、種間互作(林下經濟)、地力維持等技術,并集成示范;研發平原綠化的喬灌草配置、景觀優化、林網空間布局優化、生態功能提升等技術,集成于彩化、美化、凈化于一體的平原綠化林高效種植技術。實施目標:研發經濟林、速生用材林和平原綠化林木生態高效種植技術,并形成相應的技術規程和標準,建立示范基地,實現林木高產、優質、高效、生態栽培,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申報主體: 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浙江遠洋漁業資源探測及捕撈技術研發。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遠洋漁業新漁場、新資源探測和捕撈技術,重點研究中深海底層與中上層魚類資源、大西洋頭足類資源和漁場探測技術及應用示范;大洋頭足類高效捕撈設施研究開發及示范;研究南極磷蝦漁場精準探測、高效捕撈技術;研究基于海洋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漁場信息采集的智能漁情預報技術。實施目標:建立新漁場、新資源的探測體系,探明2-3種新資源的資源量,開發2-3種新資源高效捕撈設施及其配套技術,創建1-2個遠洋漁場漁情分析預報模型,建立1套遠洋重要漁業資源信息化數字化服務平臺。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
(五)地方特色經濟水產動物生態綠色養殖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針對我省特色經濟水產動物養殖存在設施化程度較低、養殖污染較大、綜合效益下降的瓶頸問題,研究基于循環水原理的生態高密度圈養技術,研究基于生態系統構建或生態位互補的多品種搭配養殖技術,構建基于生態學特征的池塘生態立體凈化系統和綜合調控技術,研發適宜不同品種營養生理需求的高效環保配合飼料并建立科學投喂策略,研究病害生態防控技術。實施目標:構建2-3套高產高效、環境友好型養殖系統并制定相應的技術操作規程或標準3-4項,養殖尾水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研制新型高效環保配合飼料2-3種,并實現養殖全周期應用,提高養殖綜合效益,推動我省現代生態漁業發展。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
(六)新型清糞工藝及減臭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規模畜禽場新型節水減排、控制糞污臭氣的機械化清糞、轉運技術與裝備;研究集成養殖場全程減臭技術與設備,研發減臭制劑及配套使用設備;研究糞便集中處理區域的臭氣收集處理技術與設備。實施目標:形成新型清糞工藝1套,實現畜禽舍內糞污及時清理、運送;提高清糞運送機械化水平,減少畜禽舍、糞污處理場所等臭氣源,減少NH3等臭氣排放;開發減臭制劑1-2種,配套設施設備1-2項;建立環境友好型示范養殖場2-3個。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七)工廠化養蠶和繭絲一體化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建立現代化養蠶工廠,開展以人工飼料代替傳統的桑葉,在可控的環境條件下進行高密度、無菌飼育家蠶生產蠶繭,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房屋利用率,實現規?;?、標準化、集約化的現代化蠶繭生產。實施目標:突破基于人工飼料育的工廠化養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型技術體系;培育適合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飼育的專用蠶品種,對人工飼料攝食性好、產繭量及繭絲質穩定,建立人工飼料全年供種的蠶種生產技術體系;開發出適合全齡工廠化養蠶的低成本人工飼料,建立適于工廠化養蠶的省工、高密度蠶繭生產方式,并實施產業化開發。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現代農業裝備研發
(一)水稻機械化精耕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疊盤出苗機插育秧模式,研發配套裝備產品及栽培技術,研究雜交稻精量稀播大缽機插裝備及技術。實施目標:研發機械化、輕簡化、綠色高效的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解決雜交稻機插關鍵問題,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及指標,構建水稻輕簡優質豐產增效技術模式,實現水稻生產提質增效。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小型農機裝備研發。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快速識別和精確定位系統、移動爬行機構等智能化技術和設備;開發液壓無極變速裝置、履帶式底盤行走系統及模塊化復合式功能作業系統。實施目標:研發適用于果蔬收獲作業的采摘機器人,開發可高效完成旋耕、開溝(起壟)、施肥、播種等多種田間作業的多功能裝備,研究環保生物質爐在稻谷烘干、大棚育秧、茶葉加工、煙葉烘干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智能化海洋漁業裝備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研發海洋捕撈過程智能化集中控制技術;研究漁獲物智能化加工處理集成技術;研發適合我省海洋漁船和捕撈對象的生態友好、高效節能型捕撈工具和技術;研究大型金槍魚圍網、拖網捕撈設備的智能化集成控制技術,基于5G通信的無人機魚群探測技術。實施目標:研發出2-3套應用于實際生產的智能化海洋漁業裝備,以提高捕撈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升安全生產水平。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溯源
(一)浙產特色藥材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與示范。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浙產藥材主栽品種與其它品種主要營養成分和藥理成分差異;研究主栽品種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的來源及其克服途徑;研究主栽品種重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其綠色防控技術。實施目標:明確主栽品種與其它品種營養和藥理成分質和量的差異;查明農藥殘留等的來源,提出克服方法;探明病蟲害發生規律,提出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質量安全關鍵問題控制技術在原產地應用。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高性能綠色抗菌環保果袋開發。主要研究內容:以我省主栽的大宗果樹為對象,研究開發具備高抗水性、高透氣度、高濕強度、高抗菌性的綠色環保育果袋。開展新型環保育果袋紙結構體系設計,研發適于不同樹種的果袋型號以及封口設計參數。進行產品安全性及耐久性評價,實現高性能綠色抗菌環保育果袋紙的產業化并開展應用示范。實施目標:建立高性能綠色抗菌環保育果袋紙示范線,抗水性、濕強度、透氣性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申報主體: 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畜禽主要疫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偽狂犬病、豬病毒性腹瀉等新發和再現疫病,開展病原特性、流行病學、診斷和防控技術研究,研制和開發新型高效疫苗與防治產品;開展偽狂犬病、禽白血病等疫病凈化技術研究與應用,建立特定疫病凈化種畜禽場。實施目標:分離和鑒定病原20株以上,闡明我省偽狂犬病和豬病毒性腹瀉等疫病的流行特征;研究和開發新型疫苗或者防治制劑;建立疫病快速診斷與抗體檢測新技術2-3種;形成疫病凈化技術1-2套。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進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識別與溯源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研究以DNA條形碼、微流量陣列等技術為核心的進口農產品精準識別體系;開發基于穩定同位素追蹤的進口農產品產地識別技術;建立基于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和公眾云服務技術相結合的進口農產品追溯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和建立3-5項準確高效的進口農產品質量安全識別技術,與國外同類技術的檢測結果符合率達到90%以上;建立溯源平臺并進行示范應用,實現移動終端和二維標識的精準追溯。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農作物重要害蟲誘殺劑創制及示范應用。主要研究內容:以重要農業害蟲信息素為對象,研究主要害蟲地理種群性信息素變異的機制,篩選區域性高效的性引誘劑,研發可誘殺雌雄兩性的害蟲誘殺劑及田間應用技術,研發具有引誘作用誘芯以及田間配套使用技術。實施目標:研發1種適合主要水稻害蟲誘殺的植物源的引誘劑;研發1-2種農作物薊馬類害蟲誘殺的雌雄兩性引誘劑;改良主要鱗翅目害蟲性誘劑配方,顯著提供田間監控和誘殺效果。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牽頭產學研合作。
四、營養健康食品開發與保鮮物流
(一)綠色智慧儲糧關鍵技術研發及實倉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主要糧食品種儲藏特性與延緩品質劣變集成應用技術。研究糧食儲存期糧情預測預報技術。研究糧堆有害生物在線檢測與智能控制技術。研究通過調節糧堆生態系統對儲糧有害生物進行綠色防治的新技術。研究儲備糧減損降耗、保質增效、延長輪換周期智能倉儲工藝。實施目標:研制出糧食儲存期糧情在線檢測與控制系統,包含預測預報系統及建立控制模型。建立我省綠色儲糧技術體系,包括技術規程、設備標準、操作流程等,降低儲糧損耗1.5%以上,延長糧食輪換周期一年以上。建成集約、共享、高效、安全的“智慧糧庫”。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堅果采后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通過應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堅果采后原料油脂、香氣品質形成與調控技術,研發精準化、標準化和規?;F代化生產加工與全程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挖掘與篩選活性功能因子,開發系列功能性油脂和多用途精深加工產品,形成引領產業的特色堅果精深加工技術,并開展應用示范。實施目標:顯著提升行業技術水平,核心關鍵技術取得較大突破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建立標準化的堅果原料貯運、加工工藝新技術,篩選具有開發前景的功能性食藥品目標物,開發系列新產品,加快推動特色堅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特色果蔬生物活性成分挖掘和高值化利用。主要研究內容:以柑橘、梨、楊梅等浙江特色果蔬為原料,開展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挖掘與活性評價,研究活性成分的高效富集與穩態化技術及在多種產品中的應用,建立準確快速的分析方法及其評價體系,提高食品的功能活性和附加值。實施目標:明確特色果蔬的主要活性成分,建立主要活性成分的挖掘技術和功能評價體系,研發具有不同功能的高值化產品,形成并提供可在工廠轉化應用的技術,建立中試或產業化生產線。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牽頭產學研合作。
(四)食用菌采后品質保持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主要研究內容:研究食用菌采后生理及品質劣變的影響因素,研發利于采后品質保持的采前管理和采收工藝技術,開展食用菌采后保鮮、產地干燥初加工過程營養組分及風味變化研究;研究保持原有風味、營養等食用菌品質的關鍵技術,研發有效保持食用菌風味、營養的采后產地減損預處理、安全保鮮、中長距離物流與加工工藝技術。實施目標:針對食用菌的生理特性和產品品質要求,研發相配套的采前管理與采收工藝技術,研發出有效保持食用菌風味與營養的采后保鮮、物流與加工工藝技術,相關技術指標參照國家或國際先進技術標準自行確定;建立大宗、特色食用菌采后品質保持技術示范線、示范基地。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牽頭產學研合作。
(五)營養健康肉制品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主要研究內容:主要研發發酵火腿、腌臘、醬鹵、腸類等我省主要肉制品的低鈉鹽輥揉腌制技術與設備和快速風干成熟系統;開發天然抗氧化復合腌制劑及氧化物殘留綜合控制成套技術;研究亞硝替代助色劑以及綜合護色技術;研究肉制品優勢腐敗微生物數量及產生物胺能力,實時預報及抑制技術;開發系列營養健康肉制品新產品,制定標準化規程,形成現代工藝系統化生產線。實施目標:建立傳統肉制品現代化精深加工配套技術規程,形成低亞硝酸鹽與組胺類等有害物殘留、低營養損失的加工關鍵技術,開發系列新產品5-6個。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六)鮮活農產品品質精準控制與冷鏈物流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針對我省高附加值的鮮活農產品品質控制與冷鏈物流技術問題,應用可視化分析技術,構建無損品質監測體系;應用代謝組學,獲得品質變化(劣變)的指示性物質(組分);通過不同物流環境下(溫度、濕度等)的振動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研究,并研發基于不同商品化處理結合不同包裝方式的物流減震技術;研發優化相應的技術工藝,集成相應單一技術,形成綜合的產業體系與規范。實施目標:顯著提升我省在生鮮農產品品質精準控制與冷鏈物流技術水平,獲得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研究開發若干項品質控制與冷鏈物流技術,研制相關配套裝備,集成成套物流技術操作規范,為我省鮮活農產品貯藏物流產業提供科技支撐,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七)功能食品開發與制造。主要研究內容:以我省特色食用農產品(果蔬、食用菌、糧食)及各種農產加工廢棄物為原料,利用現代生物、化學、物理手段研究新型功效因子(多酚、糖類等)的提取分離精制技術和質量控制品質提升技術,明確量效、構效關系及協同作用機制;開展新型益生菌(產抗菌肽、維生素等)和植物益生元對慢性腸炎、心血管、糖尿病及調節腸道微生態等調控功效及作用機制的研究;重點開發具有預防疾?。ㄈ?、糖尿病、便秘和腫瘤等)和恢復健康(控制體重、抗輻射、抗血栓和抗老年癡呆等)功能食品;建立產品分析檢測技術,制訂產品質量標準。實施目標:顯著拓展產業鏈并提升產業附加值鏈,核心功效因子研發取得較大突破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明確4-5種功能因子的構效機制,研發4-5種功效因子的高效提取分離技術,建立2-3條食品功效因子回收利用和精制生產線。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農業資源高效利用
(一)木竹材料綠色制造關鍵技術及功能性產品研發。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木竹制品水性漆復配技術、涂飾裝備及工藝;研究木竹裝飾用功能型環保膠粘劑的復配及生產工藝;研究智能型生態實木多層復合生產技術。實施目標:開發出在竹木材上用的水性涂料及其涂飾裝備與工藝;開發竹木材用環保膠粘劑;闡明智能自組裝形成穩定板材的內在規律,研制出智能復合板材。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茶樹廢棄物質資源化利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新資源食品茶樹花功能因子、功效和研發相關產品;茶果的功能因子、功效和研發相關產品;以及廢棄茶梗及修剪茶樹枝條的利用。具體采用現代分析化學和提取分離純化技術,鑒定茶樹花、茶果、茶梗中的主要功能因子;結合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實驗動物學、臨床以及流行病學研究,探究相關功能成分的保健機理和應用領域,特別是對慢性疾病如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預防和改善作用,研究功能因子復配及其制劑并進行功效評價;對皮膚的清潔、保護效果和作用機理研究,研發系列日化產品;開發綠色環保型建筑材料并開展應用示范。提高土地和植物資源利用率,增加茶農和企業的收入。實施目標:闡明茶樹花、茶果和茶?;钚猿煞旨氨=」δ軝C制,創新相關特色精深加工工藝和技術,開發功能食品、日化系列產品和茶板等新產品和新材料。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新型食藥用菌工廠化栽培與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內容:新型食藥用菌種資源收集保藏,工廠化栽培技術優化集成(包括配方、接種、出菇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采取農光互補高效利用土地空間,建立現代化新型食藥用菌研究與種植示范基地,開展新型食藥用菌成分分析、質量安全評價、藥用價值研究,建立新型食藥用菌功能性食藥品、化妝品深開發技術,結合廢棄菌袋基質飼料化循環利用研究,形成新型食藥用菌增值高效利用產業鏈。實施目標:建立新型食藥用菌菌種資源保存庫,建立農光互補研究與種植示范基地,制定新型食藥用菌人工栽培技術規程及地方標準,申報中藥飲片炮制規范;開發功能性新型食藥用菌產品、抗菌性化妝品,形成中試并臨床試用;開發菌袋廢棄基質循環利用畜飼料產品。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牽頭產學研合作。
(四)珍貴林木高效增值利用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以浙江省十三五重點推廣的楠木、檀木、花櫚木,櫸木、水曲柳等珍貴樹種為材料,開展制材技術,復合技術,功能改性等研究;針對制材邊角料,開展半纖維素的分離提純技術和化學修飾反應體系研究。實施目標:明確珍貴林木多邊復合制材技術,異質同質綠色制造技術關鍵,開發具有環保、防潮、阻燃等功能產品,建立珍貴林木高效增值利用技術體系。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典型貝類加工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與聯產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針對我省貝類加工產生的大量廢棄貝殼資源,通過物理化學方法修飾、生物技術改性和超微化技術處理,開展貝殼中功能活性成分的選擇性分離與綠色制備技術研究。并開發新型食用鈣粉和飼料級鈣源添加劑及鈣肥類土壤改良劑等系列產品;開展貝類加工汁液的節能濃縮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并形成中試技術應用驗證。實施目標:建立貝殼加工規?;蒙a示范線,開發加工制品3-7種,所創制產品分別在飼用和農業領域形成規模應用,為貝類產業基地清潔生產提供技術應用示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六)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以肥料化為主要目標的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實現畜禽糞污零排放。研發發酵床專用發酵菌株(群)及制劑化生產技術;研發以我省主要農作物秸稈為基礎的基質配伍技術及配方;研究異位發酵床運行參數控制技術及工藝;研發發酵床管理機械化自動化技術與配套設施設備;研究發酵床基質的安全性評價及配套的還田循環利用技術。實施目標:篩選獲得養殖污染物零排放發酵床專用菌株;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復合微生物發酵菌劑,替代進口菌劑;獲得2-3種發酵床基質配方;探明并提出不同發酵床基質合理利用時間,形成發酵床腐熟基質配套還田循環利用技術;形成畜禽養殖污染物零排放發酵床技術體系1套,改進設施設備1-2項,建立發酵床技術示范養殖場2-3個。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七)仿生復合絲新資源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可再生仿生復合絲優質生物資源難于規?;a的技術瓶頸,應用現代生物學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和分子育種技術,分析并改良仿生復合絲的基因結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仿生復合絲新資源的生產方法,建立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規?;苽浞律鷱秃辖z新資源技術體系,開發多種功能產品,實現材料科學的重大突破。實施目標:建立規?;a仿生復合絲新資源的生物反應器,顯著提高復合絲新資源基因的表達量,核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可再生優質性能仿生復合絲新資源,開辟新型可再生纖維材料產業;建立仿生復合絲新資源增值高效利用配套技術,開發高新、尖端產品,加快提升我省新型產業、可再生新材料科學領域的發展水平和引領世界的水平。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六、跨界融合農業
(一)主要糧食作物全產業鏈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篩選適合全產業鏈開發的糧食作物品種;研究主要糧食作物的功能性成份并開發功能性產品;研究適合全產業鏈開發的糧食作物優質、高產、綠色的機械化生產技術;研究糧食作物產后加工技術、品牌設計及營銷模式;研究制定主要糧食作物全產業鏈開發技術規范。實施目標:選育或篩選出適合全產業鏈開發的主要糧食作物品種,明確主要糧食作物的功能性成份,并研發出功能性產品,明確適合全產業鏈開發的糧食作物優質、高產、綠色的機械化生產技術,提出主要糧食作物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后加工技術和營銷模式,建立示范基地,制定技術規范。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全人工光照植物育苗工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適合不同作物工廠化育苗的人工補光技術、肥水控制技術及相關設施設備研發,融合信息感知、決策智控、網絡管理的植物育苗工廠控制系統軟硬件平臺的開發設計;全人工光照下植物育苗技術研究。研究目標:研制全人工光照條件下高效光照系統和水肥控制系統,構建植物育苗工廠智控管理物聯網平臺和客戶端。申報主體: 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或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森林資源動態感知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森林資源漸變與突變的機理;研究自然狀態下森林資源漸變信息實時量化獲取等關鍵技術,開發相關裝備;研究移動數據采集系統、無人機系統等多系統協同、多源數據融合機制,森林資源突變信息的及時獲取確界與量化入庫等方法;研究森林資源復雜變化的內在關系以及時態化、圖形化表達。實施目標:研制森林資源漸變感知裝備,建立浙江省森林資源漸變模型庫與突變模型,構建標準統一、數據互聯、變化落地、隨時出數、決策服務相統一的森林資源動態感知大數據平臺,并在全省統一應用,顯著提升森林資源監測的時效性和精準度,實現全省資源基礎“一張圖”、動態感知“一套數”、資源管理“一體化”。申報主體:企事業單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牽頭產學研合作。
社發領域
一、人口健康
(一)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惡性腫瘤,依法依規開展免疫和基因治療新技術研究,評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針對心血管疾病、骨與運動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依法依規開展改善和救治臟器功能減退或喪失的細胞治療新技術研究。實施目標:建立安全有效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療效顯著的免疫和基因治療技術,完成臨床前研究并開展臨床研究,建立操作規范,明確適應癥、劑量、療程等主要技術指標,建立對不良反應的監測、預防和治療方案;研發細胞規?;苽浼夹g,建立操作規范和質量控制標準。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二)聽力損失防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先天性、遲發性、突發性耳聾的預防和治療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各種難治性耳聾治療新技術,研究其它聽力減退的精準治療技術。實施目標:研發先天性重度和極重度耳聾患兒的早期干預、治療新技術,研發遲發性、突發性耳聾及其它常見聽力減退的早期干預、精準治療新技術,顯著提高療效,明顯改善預后。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三)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診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常見內分泌疾病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等代謝障礙及相關疾病,開展個性化診治新技術研究。實施目標:研發適合推廣應用的早期診斷、干預和治療新技術。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四)中醫辯證治療腫瘤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常見腫瘤,研究中醫抗腫瘤、防復發、抗轉移的調節調控作用,研究中醫治療或中醫聯合生物治療、放療、化療等治療惡性腫瘤增效減毒的新技術、新方法。實施目標:研發療效確切、特色突出、適宜推廣的中醫治療新技術、新方法,顯著提高中醫治療或聯合治療療效,顯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五)高發惡性腫瘤診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肝癌、胰腺癌、甲狀腺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腸癌、白血病等,研究早期診斷、復發判斷、療效預測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能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新技術、新方法。實施目標:研發安全有效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診斷新技術,研發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手術治療的新技術、新方法,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六)感染性疾病防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艾滋病、慢性乙肝、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和其它嚴重感染性疾病,研究病原體診斷新方法,研究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新技術、新方法。實施目標:建立快速、精準、集成的診斷新技術;降低重大傳染病和其它嚴重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七)心血管病診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重大心臟疾病,開展診治新技術研究。實施目標:研發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診治關鍵技術,顯著提高療效,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八)重要眼病診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角膜病、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內障等重要眼科疾病,研究快速準確診斷新技術,研究精準治療新方法。實施目標:研發快速篩查、診斷新技術;研發精準治療新方法,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愈率,改善整體預后。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九)生殖健康、生育安全及出生缺陷診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妊娠期母胎疾病、不良妊娠結局的診治新技術,研究生殖障礙性疾病治療新技術,研究疤痕子宮婦女自然分娩新技術;針對先天性心臟病、肢體畸形等我省常見重大出生缺陷,研究早期診斷、阻斷和治療新方法。實施目標:提高婦女安全健康妊娠比例,顯著降低產科大出血、子宮切除、死亡等婦女生育風險,研發精準、無創的出生缺陷早期診斷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安全有效的出生缺陷阻斷新技術及功能恢復的治療新方法。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十)精神、神經疾病診治新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精神分裂癥、難治性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重大精神障礙,研究治療新技術;研究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新技術。實施目標:建立重大精神障礙和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新技術,提高臨床治愈率。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醫療機構,醫療機構所屬高等學校,鼓勵產學研合作。
二、新藥創制
(一)化藥新藥臨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對具有新結構、新物質、新配方、新制劑或新用途的化學新藥開展臨床前研究。重點支持通過新靶點或多靶點、分子靶向或信號網絡機制產生藥效的新化學實體,以及臨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學藥研究。實施目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新藥臨床試驗研究批件。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二)化藥新藥臨床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對具有新結構、新物質、新配方、新制劑或新用途的化學新藥開展臨床研究。重點支持通過新靶點或多靶點、分子靶向或信號網絡機制產生藥效的新化學實體,以及臨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學藥研究。實施目標:完成所有臨床研究工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新藥審批受理號,優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臨床試驗且結果較好的新藥。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牽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
(三)大品種藥物的生產技術改造
主要研究內容:對可用于治療重大疾病的大品種藥物的生產技術進行高新技術改造,實現綠色、智能、安全、節能和高效生產,保證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生產成本有明顯下降。包括化學藥物、中成藥以及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對于化學藥要求單個品種藥物的年銷售額大于2億元人民幣,對于中成藥其年銷售額大于1億元人民幣。大品種化學藥物、大品種中成藥生產技術改造、中成藥的二次開發可單獨立項。實施目標:建立節能、綠色、高效的生產新工藝,生產工藝符合國際制藥行業的最新標準,三廢排放和產品成本均有顯著下降,產品質量達到中國藥典、USP及EP最新要求,經技術改造后,單個藥物的年銷售額提高30%以上。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牽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
(四)自動化制藥技術與裝備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化學制藥過程、生物制藥過程、中藥制藥過程中的新技術和新裝備,體現技術和裝備的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并安全可靠、綠色節能?;瘜W制藥過程要重點改進“危險化工工藝”等技術,生物制藥過程重點研制新型的分離純化技術,中藥制藥過程重點改進提取分離、干燥成型技術,實現連續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技術和裝備可聯合研制,也可單獨立項,優先支持技術和裝備聯合研制項目。實施目標:研發以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為重點的新技術和新裝備。形成中試或工業化生產線,能耗和三廢均減少50%以上,技術與裝備在制藥領域示范應用5家以上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五)新型生物藥物臨床前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準治療”為導向,研發具有新結構、新作用靶點、新作用機制的生物藥物,包括蛋白類藥物、核酸類藥物、新型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藥物。實施目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新藥臨床試驗研究批件。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六)新型生物藥物臨床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以“精準治療”為導向,研發新型的蛋白類藥物、核酸類藥物、新型疫苗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藥物,重點支持抗體偶聯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重組基因工程藥物、多肽類藥物等,具有明確的分子結構、作用靶點、作用機制,以及新配方、新劑型或新用途等。實施目標:完成所有臨床研究工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新藥審批受理號,優先支持已完成Ⅰ、Ⅱ期臨床試驗且結果較好的新藥。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牽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
(七)中藥創新藥物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發病和常見病,對臨床急需且與西藥相比優勢較大的中藥創新藥物開展臨床前或臨床研究。優先支持基于中醫典籍的經典名方開發中成藥。實施目標:現代醫學適應癥明確,生產工藝符合綠色環保節能和工業化大生產要求;完成所有臨床前研究或臨床研究工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新藥臨床試驗研究批件或國家新藥審批受理號。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三、醫療器械
(一)先進醫學影像及監測、診斷設備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高端數字化醫學成像設備及新型成像技術、新型監測、診斷設備。研究新型超聲結構及功能成像方法、電阻抗成像技術、??茢底只?/span>X線機關鍵技術及設備等;研究面向精準醫學診療的醫學影像分析、處理及網絡化技術。實施目標:研制高端數字化超聲成像設備、電阻抗成像系統、??茢底只?/span>X線機、醫學影像臨床決策支持軟件產品、新型診斷和實時監測設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軟件著作權、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與臨床應用合作的項目。
(二)高性能內窺鏡關鍵技術和系統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微創手術用超高清(4K)胸、腹腔內窺鏡系統和??朴眉殢杰浶詢雀Q鏡系統。研究高性能實時圖像采集和處理系統的關鍵技術,微小光學成像組件、小細徑鏡體精密加工及裝配關鍵技術。實施目標:研制超高清(4K)胸、腹腔內窺鏡系統,??朴眉殢杰浶詢雀Q鏡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與臨床應用合作的項目。
(三)新型可穿戴式醫用器件、裝置及系統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新型可穿戴式醫用器件、裝置及系統。研究新型生物醫學傳感器、低功耗和抗運動干擾關鍵技術,人體康復、治療、疾病預防和行為干預技術。實施目標:研制新型可穿戴式人體狀態監測、醫用器件、裝置及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系統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或使用該裝置、器件的產品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與臨床應用合作的項目。
(四)新型體外診斷試劑及檢測系統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用于重大高發疾病診斷的新型體外診斷試劑盒和檢測系統,快速診斷系統。研究分子生物學診斷、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等方法;研究新型生物傳感技術、快速檢測技術等。實施目標:研制新型體外診斷試劑盒和檢測系統,和便攜式小型化的快速診斷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與臨床應用合作的項目。
(五)智能治療、手術器械及系統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智能治療設備、手術器械及系統。研究運動、視覺、聽覺的捕獲、控制、協調和反饋分析技術;研究醫學人工智能技術、機械臂運動控制和定位技術、協調控制和安全評價技術等。實施目標:研制醫用外骨骼系統,智能手術、護理及康復機器人,多模態三維微創手術精準導航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與臨床應用合作的項目。
(六)高端介入、植入產品和微創手術器械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心臟瓣膜、人工關節、人工器官、可降解心血管及腔內支架、植入式骨科產品、牙種植體、新型植入式電磁治療、調理產品等高端植入性產品,新型的介入治療導管、導絲以及新型微創手術器械產品。研究新型材料應用,植入體表面涂層以及表面改性技術關鍵加工工藝。實施目標: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與臨床應用合作的項目。
(七)創新診療裝備區域應用示范
研究內容:按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17年度定向項目的總體要求,圍繞提升我省國產醫療器械裝備性能水平、推動國產診療裝備普及應用、帶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等重大目標,重點針對臨床應用廣、智能化程度高、可推廣性強的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開展臨床應用評價研究,提升國產診療裝備性能水平;開展服務模式創新研究,尋找國產診療裝備能被接受應用的最佳途徑;開展推廣培訓模式研究,帶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開展售后服務體系研究,解決國產診療裝備配得起用得好的問題;開展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研究,利用網絡技術和大數據等建立醫療機構、普通百姓和生產企業互動共享的交流平臺。實施目標:每個項目至少開展1個示范點的基層醫療機構系統配置解決方案和服務模式示范;每個項目形成1份應用示范綜合報告;每個示范點覆蓋人群不少于10萬人。示范地區的國產設備市場占有率增加二十個百分點以上。項目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本項目采取定向擇優方式開展遴選。面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2017年度定向項目的我省參與單位申報。
四、海洋科技
(一)海洋漁業資源船載高值化加工新技術及裝備研發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船載高值化加工新技術與新裝備;開發集捕獲、預處理、高值化加工和艙庫貯藏的捕撈加工一體化全產業鏈遠程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實施目標:研制海洋漁業資源船載高值化加工新技術,形成新裝備,顯著提升海洋漁業資源的附加值。創建“海上捕撈、船載加工、高值化產品與全產業鏈溯源管理”為一體的新穎作業模式,開發一套全產業鏈溯源管理系統。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立規?;痉渡a線,并在不少于2個海域的作業中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合作的項目。
(二)移動式海水淡化裝置開發與示范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無人島開發、偏遠海島、遠洋船舶等特殊場合的淡水資源需求,研究穩定高效的海水凈化、脫鹽等關鍵技術,開發節能降耗海水淡化工藝及設備,優化系統設計與控制,研制移動式海水淡化整機裝置。實施目標:移動式裝置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大于30天,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100%,產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制水能耗與當前同規模水平下降10%以上,實現產品在典型地區或領域的應用示范。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合作的項目。
(三)大型船舶建造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主要研究內容:圍繞大型特種船舶(包括集裝箱船、汽車滾裝船、化學品船、豪華游輪、江海聯運船舶等),研究滿足大型船舶總裝建造要求的高精度高效搭載技術,研究大型空間結構防變形的裝配焊接技術及其總段的吊裝技術等。實施目標:構建船舶總段三維模型重組技術,實現船舶總段上船臺無余量合攏,縮短船臺建造周期2至3天。薄板結構焊接變形控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相關研究成果獲得軟件著作權、發明專利,并在典型船舶設計建造中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須包含不少于1家示范應用企業且明確推廣示范船舶。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合作的項目。
(四)面向現代漁業與航海安全的信息化裝備技術與應用示范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以北斗衛星和自主海洋衛星為主的定位導航、救助通信裝備與技術;研發基于物聯網的海洋視頻監控、浮標傳感器、遙感衛星、船載設備等信息采集及快速傳輸技術;研發面向近海捕撈、遠洋捕撈、海洋牧場的包含水文、氣候、漁業資源信息等的異構多源大數據的安全存儲、組織管理、融合分析和智能發布技術。實施目標:研發新型船舶定位導航裝備、海上定位救助終端與地面站系統;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海陸通信網絡,實現多源數據采集、傳輸和共享;研制漁情智能分析、遇險預警、搜救指揮等為一體的海洋漁業大數據分析服務系統;面向我省2萬多艘漁船推廣應用示范,提升漁船安全航海和精準捕撈水平。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合作的項目。
五、環境資源
(一)工業源煙氣污染高效控制技術與示范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提升化工等工業源煙氣污染減排能力的迫切需求,重點研究煙氣中細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屬、鹵化氫等多種污染物高效減排技術,突破高濕煙氣細顆粒物控制、全負荷高效催化脫硝及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等難題,形成工業源煙氣多種污染物深度減排成套技術與裝備,在省內開展工程應用示范。實施目標:構建工業源煙氣污染高效控制成套解決方案,形成相關產品和系統、技術規范和標準,實現工業化示范推廣工程2個以上。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非道路移動源污染排放控制技術與示范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船舶、工程與農用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源污染排放控制的需求,重點突破氮氧化物選擇性催化還原、顆粒物捕集、催化轉化、排氣后處理系統與柴油機匹配設計等關鍵技術,并在省內開展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實施目標: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工程與農用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源污染排放控制集成技術及核心裝備、材料,在省內應用示范,船舶污染排放濃度滿足國際海事組織Tier III標準限值要求,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污染排放滿足國四階段標準要求。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城鄉有機垃圾資源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研發餐廚、廚余和其它有機垃圾減量資源化技術與設備,研究廚余垃圾生物質純化和餐廚垃圾油脂提取調質預處理技術,探索生物質垃圾厭氧制氣微生物代謝調控機制,突破廚余、餐廚、污泥等有機垃圾協同厭氧制氣新技術,開發有機垃圾制氣殘余沼渣干化利用處置技術。實施目標:研制城鄉有機垃圾減量資源化設備,形成廚余、餐廚和污泥等有機垃圾協同厭氧制氣成套技術與裝備。建立日處理有機垃圾100噸以上的示范工程,實現城鄉有機垃圾減量與能源化高效清潔利用,推進我省靜脈產業發展。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材料與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重金屬污染場地和農田土壤,研發高效、廉價和環境友好的系列功能修復材料和技術。研發重金屬固化劑,實現場地土壤的快速和安全處置;研發重金屬穩定化土壤改良劑,實現農田土壤的安全利用;研發重金屬污染土壤植被恢復模式與配套技術,實現污染土地安全利用。通過產品中試及大面積示范工程的應用,獲得具有商業化潛力的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材料。實施目標:研制出可商業化應用的新型場地土壤重金屬固化劑、農田土壤重金屬穩定化土壤改良劑2種以上,提出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及安全利用技術指南和標準。建立示范工程,其中農田土壤修復應用面積200畝以上、場地修復應用1000 m3以上。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剿滅劣V類水共性技術集成、關鍵技術提升研究與推廣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收集、篩選現有成熟先進的水環境治理適用共性技術,研究各項共性技術的應用條件及適用范圍,通過集成與優化,應用到我省33個劣V類斷面所在流域的水環境治理工作中。針對劣V類水斷面治理中的農業面源污染、重污染行業廢水高效處理、截污納管、污水深度處理與生態補水以及水系監測點優化與預警等方面的關鍵技術不足,研究經濟高效的難降解有機廢水深度處理技術、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新材料新技術與裝備;研究典型種植業的氮磷減量減排和生態攔截、廢棄物資源化、低成本穩定運行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關鍵技術;研究生物強化、高級氧化、膜處理及人工濕地等技術的協同和優化集成,開發經濟高效和穩定運行的總氮、總磷深度處理工藝;研發雨污管網優化與控制、污水處理深度提標和中水回用,以及基于水質監測預警的水系產匯流、補水、連通、調配的流域水環境質量調控綜合技術,完成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集成和管理平臺的應用示范。實施目標:編印一本劣V類水治理共性技術手冊;在33個劣V類斷面治理工程的設計、改造、提升中提出適用性技術方案,部分成熟技術在有條件的斷面治理中得到應用推廣;形成農業面源污染、重點污染行業廢水處理等水污染全過程控制關鍵技術3項以上;建立規模不小于1000t/d的示范工程1項,實現廢水和特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30%以上;形成流域水環境監測與預警系統一套。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剿滅劣V類水33名首席技術顧問所在單位。
六、其它社會公共事業
(一)智慧教育新技術新方法及裝備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利用互聯網+、現代通訊、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語音交互等現代先進技術和校內外優質教師資源,研究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的新技術新方法及適應課堂教學環境、教師操作友好、師生可以互動的集成化課堂智能教學裝備,顯著提高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能力。實施目標:提供一套以上包括智慧教育新技術新方法及裝備的現代教學模式解決方案,使優質教師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教學模型直觀易懂,學生學習興趣和核心素養得到提高,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育現代化水平明顯得到提升。研究成果在2所以上省內學校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二)智慧旅游共性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利用衛星遙感、熱敏成像、傳感控制、wifi探針等技術,研究全域旅游關鍵數據監測、流量與突發事件預警技術;利用空間與視角定位、實景視野模型建立、景物識別、增強現實可視化與交互等技術,研究取代“路牌+門票”、“二維碼+編號”的景區內智慧導覽系統。實施目標:建立全域旅游安全的全流程實時監測和預警服務,實現數據深度有效關聯、安全態勢實時準確掌握、安全巡檢智能化;研發一套適宜推廣的智慧導覽服務系統,包括全域線路導覽、交互式景點介紹等智能化實時功能。研究成果在省內2家以上主要景點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三)浙江文物及傳統文化典籍展陳共性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浙江文明典型文物,研究相關多維數字資源的知識組織、關聯與聚類技術,研究沉浸式AR/VR智能感知與交互技術,研究自適應、移動化展陳技術;針對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研究數字場景化產品三維模型實時生成和動態更新技術,研究三維模型與現實場景精準接合呈現技術,研究用戶自設路徑與全景瀏覽等體驗技術。實施目標:提供一套適用于公共網絡和通用智能終端、線上線下同步的移動化綜合數字展陳裝置,實現支持不同主題內容、自適應快速組織的沉浸式體驗;研發復合型編輯技術及產品,實現單一三維模型的快速多重造型功能,定位準確度顯著提高,用戶漫游路徑自主化。提供一套以上浙江文物及傳統文化典籍展陳共性技術解決方案并得到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文博單位,鼓勵產學研合作。
(四)動畫虛實融合呈現關鍵共性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二維、三維、定格等動畫,利用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等現代先進技術,研究虛實融合呈現技術,重點突破藍屏和復雜背景的摳圖技術,三分圖自動生成技術,虛擬和實景的自動和諧生成技術,色彩和諧遷移技術等。實施目標:提供一套動畫虛實融合呈現技術解決方案,顯著提高動畫呈現虛實融合的真實性和制片的自動化水平。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鼓勵產學研合作。
(五)三屏融合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基于IP及PHP技術,研究電視、手機、電腦三屏融合中信息數據收集、處理、儲存、調用、分發等互聯互通技術;基于接入自適應可變的視音頻點播(VOD)、直播碼流,研究城鄉信息收集、發布終端的接口技術和多應用端口數據匯集并自動生成大數據的關鍵技術;研究適用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鄉村地理定位、電子地圖接入技術;研究多格式數據同屏多屏顯示UI技術。實施目標:依托廣電有線網絡(CATV)基礎,建立信息資源共享、發布接收同步、服務功能互補的三屏融合,實現媒體視音頻播放、村鎮應急廣播、平安視頻監控、信息智慧服務、便民惠民等功能。研究成果在10個以上縣(市、區)內示范推廣。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六)全媒體出版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移動環境下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先進技術,研究閱讀異構知識的資源組織、聚合與傳播技術,閱讀內容個性化定制與精準推送技術,智能全雙工語音交互技術,特殊人群/場景的無障礙交互技術,多媒體內容版權保護技術等。實施目標:提供一套閱讀服務和智能語音識別關鍵技術解決方案,建立系統化、多元化、智能化閱讀服務的全新傳播方式。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鼓勵產學研合作。
七、防災減災公共安全
(一)特種設備安全預警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特種設備失效模式、失效機理分析和故障參量表征、傳感器布置及數據傳輸、數據挖掘與信息融合、故障預測、安全預警和風險防控等關鍵問題,研究影響特種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因素,運行狀態智能檢測、故障預測、安全預警和防控技術方法與標準,開發狀態監測設備和風險預警平臺,提升特種設備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實施目標:建立特種設備狀態檢測、安全分析和風險評估技術方法與標準,開發特種設備的狀態檢測設備和風險預警防控平臺,實現工業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申報。
(二)生產作業場所災害預警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生產作業場所人機接觸面的危險有害因素在線監測方法和裝置。針對生產作業場所多種被監測參數相互干擾影響測量結果的問題,研究精確抗干擾的適用測量方法。研究特定作業人員暴露于危險有害場所的綜合量值,為作業場所災害的預警、防控提出判別標準。實施目標:開發完成危險危害因素的在線監測裝置。建立作業場所實時危險有害狀況綜合評估方法,提出災害預警標準。完成在線監測裝置的應用驗證。技術成果在2個以上典型危險有害生產作業場所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產學研聯合申報。
(三)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新技術新方法及裝備研究和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熱點區域防災減災大數據挖掘和監測預警、重大突發事件現場態勢實時感知、多源動態應急信息聚合和多媒體信息智能實時推送等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實現各類應急信息資源高效匯聚、分析、智慧調度與綜合發布,為黨委政府應急處置的形勢研判、指揮決策、綜合評估等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實施目標:提供一套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獲得保障解決方案和相應裝備,解決指揮現場各類應急信息匯聚、共享困難等技術難題,提高現場災情態勢數據獲取能力,全面提升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研究成果在2個以上領域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產學研聯合申報。
(四)裝配式工業化建筑安全評價關鍵技術及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針對不同裝配形式的結構建筑在構件、連接節點、結構整體以及工業化建造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研究裝配式結構產品的質量與安全認證技術,開發不同裝配形式結構全壽命周期的安全性能監測技術,建立裝配式建筑質量與安全控制的標準體系,構建在極端災害條件下的裝配式建筑安全性評價體系及安全性數據庫。實施目標:形成不同裝配形式的結構建筑在構件、連接節點和結構整體以及建造過程中的安全性評價技術,建立裝配式建筑安全性數據庫,新編或修訂裝配式結構安全相關技術標準。建設2個以上實施安全性評價技術應用的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 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產學研聯合申報。
(五)滑坡、泥石流前兆測量新技術及災變預警和災情評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根據我省自然山坡、人工邊坡、山區小流域的實際,研究滑坡泥石流發生機理和前兆參數與災變發生的規律,建立災變預警預報模型,研發集合多種傳播媒體和有效儀器的遠程多參數綜合監測網絡預警系統。研發預警泥石流致災范圍、程度的數值模擬技術和災情快速勘查、評估及統計技術。實施目標:實現對自然山坡、人工邊坡、山區小流域等滑坡、泥石流災害的有效監測預警和早期識別,建立示范監測應用系統,形成集滑坡、泥石流“動態監測和災情評估”為一體的適用技術指南。建設示范工程。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產學研聯合申報。
(六)含淺層氣地層中重大基礎設施災變防控關鍵技術與示范
主要研究內容:系統研究典型工程區域淺層氣三維分布及埋藏特征,淺層氣地層中重大工程建設誘發的災變機理、工程危害評價及防控關鍵技術。開發淺層氣長期原位監測傳感器與儀器,承災體災變預警和監測系統。在杭州灣建設示范工程。實施目標:掌握淺層氣地層的賦存特征,揭示含淺層氣地基中重大工程建設災變機理、災變類型及工程危害,提出災害等級分區和防災減災技術方法。開發出承災體全壽命監測及預警成套技術與裝備。技術在杭州灣重大工程中示范應用,為杭州灣經濟圈建設提供支撐。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產學研合作申報。
(七)隧道火災風險識別及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面向隧道消防安全共性問題,在“人-車-路-隧道”全環境因素下,研究隧道火災風險識別與管控、超常規隧道火災演化機制、群體疏散及滅火救援方法、隧道受火層可靠性評價、結構全壽命周期防災及災后無損識別等安全保障技術方法與標準,并開展工程示范。實施目標:建成隧道火災煙氣分流及救援安全保障協同控制系統,形成隧道隔溫耐火結構/材料的全壽命周期耐火可靠性標準,提出復雜超常規隧道火災安全風險評估準則及消防快速響應決策體系,制定相關消防安全技術標準。在3個不同類型重大隧道工程示范應用。研發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續發展需求。申報主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產學研聯合申報。
國際合作領域
一、聯合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圍繞我省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支持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與國外一流科研機構、著名大學和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發;或圍繞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的技術需求,支持雙方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聯合開展先進適用技術本地化研究,聯合開展技術適應示范推廣等,同時在合作研究過程中結交一批知華友華的科技力量。實施目標:著力解決制約我省經濟、科技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聯合制定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帶動我省適用技術和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應用和推廣,同時聯合培養科研人才。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產學研合作。
二、聯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實驗室。主要研究內容:根據雙方重大需求,立足我省先進技術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機構合作,在合作對象國共建高水平聯合研究中心或聯合實驗室。實施目標: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依托聯合研究中心或聯合實驗室開展高水平的聯合研究和科技人員的交流與培養,推動我省先進技術和產品走出去,提升合作國科技創新能力和行業技術水平。申報主體: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牽頭產學研合作(如高校、科研院所牽頭必須是國家或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并有企業參與)。
三、聯合共建國際技術轉移機構。主要研究內容: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政府部門、技術轉移專業機構、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合作,聯合共建國際技術轉移機構,搭建國際技術轉移平臺,共同支持雙方機構的技術交流與對接。實施目標:促進我省和合作國家在科技服務,尤其是國際技術轉移服務之間的交流合作,搭建雙方企業創新合作需求與對接平臺,組織參與系列技術轉移對接活動,為促成雙方機構更多的雙贏合作提供專業支持和相關渠道,同時幫助我省企業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和市場。申報主體:企業或專業從事技術轉移的機構牽頭。
四、聯合共建科技或創新園區。主要研究內容:與“一帶一路”沿線國的政府、企業或相關機構合作,共同在對方國家建立科技或創新園區,發揮各自優勢,創建相關軟硬條件。實施目標:加強雙方產業和行業間的互動,發揮先進技術的引領輻射作用。幫助我省企業到合作對象國進行先進技術及產品的示范推廣及應用,形成、帶動和融合相關產業鏈。申報主體:科技園區或企業牽頭。
上述四類項目中,“聯合共建研究中心或實驗室”、“聯合共建國際技術轉移機構”和“聯合共建科技或創新園區”等3類項目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申報材料直接提交至我廳國際合作處,納入“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計劃”管理。